当前位置: 首页 资讯活动 国家电网2025年录用人数高校出炉,想进电网的一定关注这几所高校。

国家电网2025年录用人数高校出炉,想进电网的一定关注这几所高校。

2025-09-11

作为“铁饭碗”的国家电网凭借着岗位稳定、薪资待遇优厚等诸多优势,近年来成为家长和学生关注的焦点。哪些高校的学生在进国家电网的时候能有更多机会呢?
下面是2025年进入国家电网工作人数排名 的高校,6所双非院校也在榜上,学习*中等的学生也有机会进入“铁饭碗”



数据来源:网络整理


录用人数华北电力大学“断层”


如上表所示:华北电力大学2025年国家电网两批次共录用1629人,断层。华北电力大学的就业*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,尤其在电力、能源、新能源领域占据核心优势。 根据近几年华北电力大学官方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,学校整体就业*长期稳定在90%以上,其中电气工程、自动化、能源与动力工程等专业的就业*接近。 这说明,华电的毕业生在行业内有较强的竞争力。 “华北电力大学的毕业生几乎是电网和电力企业的‘定向输送生’


1.超500人:华北电力大学、三峡大学、东北电力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、上海电力大学。这5所高校总录用数均突破500人。


2. 300-500人:南京工程学院、沈阳工程学院、福州大学、长沙理工大学、华中科技大学。虽录用数略低,但对比其他院校,仍属于国家电网的“重点关注对象”,毕业生在区域电网或特定岗位中竞争力突出。

一、国网录用榜大爆冷:双非 985,行业特色校才是 “硬通货”

2025 年国家电网两批次录用数据里,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:不是综合排名越高的学校,录用人数越多,而是 “跟电力行业绑定深” 的院校,成了*大赢家。

华北电力大学(简称 “华电”)毫无悬念拿了第*,两批次共录用 1629 人,比第二名多了近千人,堪称 “国网亲儿子”。

这所学校从诞生起就跟电力系统深度绑定,本科就业*常年超 90%,80% 以上毕业生进国有企事业单位,其中大部分直奔国家电网。

想进国网的学生,选华电的电气类专业,相当于半只脚踏进了国网大门。


更让人意外的是排名第二的三峡大学,作为一所双非院校,录用人数力压不少 985,核心原因就是它的 “水利电力特色”。

这所学校是水利部和湖北省共建的,电气工程、水利工程都是 “国内”,跟国网的水电、输电业务高度契合。

每年国网招聘水电相关岗位时,三峡大学的毕业生都是 “优先选项”,这种 “专业对口 + 行业资源” 的优势,是普通 985 比不了的。


里还有东北电力大学、上海电力大学、南京工程学院等 5 所双非院校,它们要么曾隶属国家电力部,要么深耕地方电力行业几十年,在国网系统内的 “认可度” 极高。

比如东北电力大学,是新中国第*所电力工科学校,国网很多基层运维、调度岗位的领导,都是这所学校毕业的,“校友资源 + 专业口碑” 让它的毕业生在招聘中自带优势。

反观一些综合类 985,虽然学校名气大,但电气类专业不是重点,跟国网的合作少,毕业生自然难竞争过这些行业特色校。


二、6 所双非 “国网黑马”:分数不高但性价比拉满,选专业要盯紧 “组”

很多家长觉得 “双非学校不如 985”,但在进国网这件事上,这 6 所双非的性价比远超普通 985,不过报考时要注意 “专业组差异”—— 普通专业分数不高,但电气类专业分数堪比 211。


三峡大学就是典型例子,在湖北物理类普通专业投档线只要 536 分,但优势专业组(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、水利水电工程)*低分要 542 分;在广西,普通专业 486 分就能上,可专业组得 542 分,差了近 60 分。

这所学校的电气、水利专业,课程设置完全对标国网需求,比如会学电力系统分析、变电站运维等实操课程,学生还能去三峡电站实习,毕业就能上手干活,国网自然愿意要。


东北电力大学的分数差异更明显,在广西物理类普通专业投档线 502 分,但优势专业组(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)*低分 582 分,比一本线高了不少。

这所学校的电气专业有 “老电力部背景”,老师大多是国网退休专家,能给学生讲行业内的实操经验,比如线路检修、故障排查,这些都是国网招聘时看重的技能。很多学生说,在东北电力学电气,相当于 “提前拿了国网的‘入门券’”。


上海电力大学则占了 “地域优势”,地处长三角,靠近国网华东分部,学生实习、就业都方便。它的普通专业在上海综合类投档线 483 分,但专业组(含电气工程、能源与动力工程)要 532 分。

这所学校的电气专业跟上海电力公司合作紧密,每年都有定向招聘名额,毕业生进上海、江苏等地国网的比例很高,对想在长三角发展的学生来说,比去偏远地区的 985 更划算。


还有南京工程学院、沈阳工程学院、长沙理工大学,它们的专业(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、能源与动力工程)分数都比普通专业高 50-80 分,

但就业时 “值回票价”—— 沈阳工程学院在辽宁的电气专业毕业生,进国网的比例全第*;长沙理工的电气、交通专业,每年有大批学生进南方电网,这些都是普通 985 很难做到的。


三、想进国网,专业选对才是 “关键钥匙”:电工类是主力,其他专业也有机会

很多学生不知道 “进国网该学什么专业”,其实国网招聘分 “主力专业” 和 “辅助专业”,电工类是主力,占招聘人数的 60% 以上,其他专业也有机会,但名额少竞争大。

电工类专业是国网的 “刚需”,比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、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、高压电技术等,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后,主要去国网的运维检修部门、调度控制中心,负责变电站维护、线路检修、事故处理等工作。

像华电、东电的电气专业,会开设 “电力系统仿真”“高压设备试验” 等实操课程,学生还能参与国网的技改项目,积累工作经验,招聘时自然比只学理论的学生有优势。

除了电工类,电子信息类(通信工程、自动化、计算机)也是 “香饽饽”,主要去国网的信息系统部门,负责电网的数字化运维,比如搭建电力调度系统、维护网络安全。

现在国网在推进 “新型电力系统”,需要大量懂计算机、自动化的人才,这类专业的毕业生需求也在增加。

财务金融类(金融学、会计学)、管理类(人力资源、经济管理)属于 “辅助专业”,名额不多,但竞争相对小,主要去国网的电力营销、财务部门,负责电费核算、人员管理等工作。

不过这类专业进国网,*好能考个研究生,因为一批招聘对非电工类专业的学历要求更高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国网 “第一批招聘” 主要招电工类专业,且以重点院校本科生、研究生为主;“第二批招聘” 会招更多电子信息、财务、管理类专业,本科生机会更多。

如果学生分数不够电气专业,也可以选电子信息类,曲线进国网。

四、择校选专业的 3 个 “隐藏技巧”:地域、培养方向、深造,一个都不能少

想进国网,光选对学校和专业还不够,还要注意 3 个 “细节”—— 地域影响就业范围,培养方向决定适配度,深造能提升竞争力,这些比 “学校排名” 更重要。

地域选择是 “第一步”,国网招聘有 “本地化倾向”,比如想在湖北进国网,选三峡大学比选外地 985 更有优势;想在东北发展,东北电力大学的校友资源能帮上忙;想在长三角,上海电力大学、南京工程学院更对口。

因为本地院校跟当地国网合作多,会有定向实习、招聘名额,学生不用跑远就能找工作,这是外地学校比不了的。

其次要关注 “专业培养方向”,同样是电气工程专业,综合类 985 可能偏理论(比如研究电力系统优化算法),而行业特色校更偏应用(比如学习变电站实操、线路检修)。

国网需要的是 “能干活的人”,所以培养方向越贴近实操,越容易被录用。报考时可以去学校官网查专业培养方案,看有没有 “电力系统运维”“高压设备试验” 等课程,有没有跟国网的合作项目。

最后要做好 “深造准备”,虽然本科生也能进国网,但研究生在岗位选择、薪资待遇上更有优势。比如国网的调度中心、研发部门,大多要求研究生学历;同样是运维岗位,研究生起薪比本科生高 2000-3000 元。

如果学生分数不够电气专业的本科,也可以先读普通专业,本科期间考电工类证书(比如电工证、高压操作证),再考研到华电、东电的电气专业,照样能进国网的好岗位。


五、客观看待国网 “铁饭碗”:稳定但不轻松,适合踏实肯干的学生

很多人觉得 “进国网就是”,但其实基层岗位并不轻松 —— 运维检修要爬电线杆、抢修要熬夜,调度岗位要 24 小时值班。

不过它的优势也很明显:稳定,不会失业;福利好,五险一金按*高比例交,还有补充医疗、住房补贴;晋升路径清晰,只要踏实干活,几年就能从基层升到管理岗。

所以想进国网的学生,首先要 “能吃苦”,愿意去基层锻炼;其次要 “对电力行业感兴趣”,比如喜欢研究电路、设备,而不是只看重 “稳定”;最后要 “选对赛道”—— 不是所有专业都能进国网,不是所有学校都受青睐,行业特色校的专业,才是进国网的 “*优解”。


2025 年国网录用榜已经告诉我们:进 “铁饭碗” 不一定要冲学校,选对 “行业特色校 + 对口专业”,比盲目追求 985 更管用。

对 26 届考生来说,与其纠结 “学校排名”,不如多关注这些双非 “国网黑马”,盯紧它们的专业组,提前规划好地域和深造方向,进国网的概率会大大提升。

毕竟,在就业竞争激烈的当下,“能稳定就业 + 专业对口”,才是*实在的选择。


补充:

国家电网的工作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:

发电、变电、输电和配电:国家电网负责电力的生产和分配,员工通常会在这些领域工作。

部门分工:公司内部有多个部门,包括职能部门和生产部门,员工的具体工作内容会根据所在部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。

岗位类型多样:国家电网的岗位类型非常多样,既有电力、电气类岗位,也有法律、服务保障类岗位。

这些工作通常需要在培训后分配到各个生产部门,涉及到电力的维护和管理等任务。